其实,要说到与群众的“非常静距离”,不管是法院的哪个业务部门都有发言权,无论是案件的立还是审,都离不开与群众的近距离接触和沟通。只是立案庭作为群众进入法院处理争议所要经过的第一关卡,决定了办案群众的争议是否能被法院管辖,所有的案件基础材料都要在立案庭进行整理,所有的案件都要在立案庭进行分案,所有的后续都在这里被决定是否能开始以及怎样开始。因此,立案庭的办案人员在与群众的“非常静距离”中自然别有一番感悟。
在立案庭办案已经有差不多半年了,所见过的当事人数不胜数,所接触的案件也形形色色。工作了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对要在立案庭干好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
首当其冲的便是专业知识的储备。立案庭工作繁杂、琐碎,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法条的适用较少,却需要我们对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各方面的法条有所涉猎。所以在审查群众的诉讼材料时,便需要发挥专业知识,认真审查群众的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材料是否完整;基础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恶意虚假诉讼;如果是劳动争议,是否已经经过了仲裁程序;如果是离婚案件,是否在之前起诉过,如果是在之前已经经过审理并且被驳回起诉,又是否距离上次诉讼结案已过半年……太多太多的细节需要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因此,专业知识的储备和不断学习是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必修课。
其次便是耐心。在立案庭这段时间,有见过前来离婚的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有见过前来起诉借贷纠纷的白发老人,有因为执行问题来法院大闹的当事人……无论是态度友好的当事人,还是对着立案工作人员宣泄不满情绪乃至于无端谩骂指责的,我们都只有放平自己的心态,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秉公办案,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的指引,遇到比较激动的当事人,也只有好言相劝,尽力安抚对方的情绪,维持立案大厅的基本秩序。所以,在立案庭干好工作绝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以更好的工作状态去面对每一个前来立案的当事人。
最后所需要具备的是平常心。还记得刚被分配到立案庭工作时,我们法院的政治部主任曾关切地询问我说,把你安排到立案庭工作,而不是其他的比如民庭、行政庭工作,你会不会觉得心理有落差呢,毕竟刚毕业工作的法官助理其实都想的是能真正接触到具体的案件,接触庭审工作,而立案庭的工作其实是比较单一的?我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我说,我的心态是比较好的,我不介意我被安排到了立案庭工作而不是其他的业务庭,在我心里,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在立案庭工作也有利于我掌握和梳理基础的法律关系,把握不同的案件案由;在立案庭可以接触大量的当事人,也有利于摸索出和当事人进行沟通的最好的方法,假如我以后被调去了其他业务庭工作,在立案庭工作的这段经历也将是我宝贵的财富。所以我认为,在哪个部门工作并不重要,每个部门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必要对它们区别对待,这也是我们从事司法工作的基本素质。
以上是我对在立案庭工作的一点基本认识,虽然比较浅显,却是我的一些最真切的感受。同时,在立案庭工作期间,我也总结出一些立案工作中所存在的难题。一是基层法院所辖地区群众的法律知识仍然比较欠缺,比如在群众心里,认为法院是无所不能的,似乎是原告一方当事人随便提供给我们一个被告的名字我们就能立马掌握被告的全部信息,所以经常遇到当事人在立案时提供不出被告的具体地址却据理力争说,这应该是由法院去调查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只有耐心向群众解释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二是基层法院经常遇到老年人前来立案,立案时是需要填写大量材料登记信息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老年人不会写字或听力、表达能力不太好的情况,对于我们的立案工作也会产生一些阻碍。基于以上的问题,相信在未来,我们的法律宣传工作也会持续推进,在相关的法律程序中,也会持续为我们的当事人减负,以方便群众进行诉讼,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
在立案庭工作的大半年使我记忆深刻,这毕竟是我初入社会,初入法院所承担下的第一份责任,所幸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遇到难题迷茫和不知所措时,都耐心地为我解惑,让我受益良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忘初心,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向着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法官助理而阔步前进。
(作者:立案庭(诉服中心)法官助理 李诗雨)